国内试点省市碳交易市场陆续启动,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即CCER也迎来市场空间。
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2013年11月28日,龙源甘肃安西向阳风电场每年减排的1万吨二氧化碳,以16元/吨的价格,卖给了东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不仅仅是风电项目的减排量可以卖钱,按照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的规定,目前共有54种减排方式可以在陆续启动的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出售,除风电外,还包括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煤层气、余热利用、高效照明、生物柴油、锅炉改造甚至从动物粪便中回收的甲烷。
CCER类似于CDM,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国内市场卖减排量,后者是在国际市场。虽CCER可以变为现金,但其是配额市场的补充,各地规定,通过CCER完成减排任务的比例在5%-10%。
目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已制定出CCER申请规则,但国内卖碳机制的真正完善,至少要等到2014年第一季度,其定价机制为线上交易与线下协商。业内人士认为,CCER作为配额市场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为控排企业开辟一条新的交易渠道,而且是平抑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工具。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CCER的价格走势,但高质量的项目将成为“刚需”控排企业们的争夺目标。
五步申请流程
2013年11月28日,在北京碳交易市场开启的当天,龙源碳资产与东北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达成国内第一单CCER交易,龙源甘肃安西向阳风电场减排的二氧化碳卖出了16万元。虽然这只是中国市场的唯一一单,但手中拥有类似减排项目的企业看到了赚钱的机会。
“不过,要想把减排项目变成现金,还要经历申请、审核、注册、签发、登记流程。”北京市环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副主任王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CCER与CDM的流程极为相似,CDM是在国际市场卖碳,CCER是在国内市场卖碳。”
据悉,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已制定出申请成为CCER卖方的具体规则,王阳为记者详述了这一流程。
申请。企业首先应把项目报告书递交给合规的审核机构,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三家合规审核机构分别是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广州赛宝认证中心(CEPREI)和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CEC)。企业的报告书中应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未来收益及减排量等内容。企业可任意选择三家机构的其中一家。
审核、注册。在接到企业的项目报告书后,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意见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后者随后将项目情况在“中国核证减排信息网”上公示1-2周,如无异议,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将根据项目数量不定期召开评审会,短则一两周,长则半个月到一个月,如评审专家没有改进意见,则表示注册成功。
签发、登记。接下来进入再次审核环节,在此过程中,注册成功的企业须重新找一家审核机构(在上述三家中的另外两家中挑选其一)再次核查,并由审核机构第二次上报国家发改委召开评审会,如无异议,国家发改委会将项目发布到CCER登记簿上,此时,社会公众可以在登记簿上查询项目信息。至此,全部流程已走完,企业即可等待交易了。
对于此前已经通过CDM注册的项目,虽然仍需经过上述流程,但一次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国家发改委同时规定了三种可以由CDM转为CCER的情况,详细信息可查阅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
然而,申请规则虽已制定出来,但相关机制还未能完全建立,即使龙源碳资产甘肃项目也只是走到第二次发改委评审阶段。事实上,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网页中的“注册项目”和“签发项目”显示“此板块正在建设中”。王阳预计,申请规则完善的时间大约在2014年第一季度。
卖方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手中的减排项目是否能到碳市场中“兑现”,起决定作用的是CCER定价机制及市场供求。
“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规则是线上交易和线下协商两种。”王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龙源碳资产卖出的16元/吨的价格即是线下协商的结果,在王阳看来,今后,大宗交易或质量一般的项目将以线下协商为主。
而主流的线上交易则类似于股票市场,王阳解释:“交易所每天会发布一个基准价,报价围绕基准价确定,基准价是前一天市场交易的平均价格。”
事实上,真正决定价格的因素是市场供求,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目前无法准确预测,但对大体趋势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
在中国,CCER市场的卖家充足,只要符合国家发改委圈定的54种减排方式的项目都可申报成为卖家。截至目前,在中国资源减排交易信息平台上公示的备案项目已超过40个,涉及风电、光伏、地热、小水电、碳汇造林、余热利用等,业主以华能、中广核最多。
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正在将手中的减排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以信息了解充分尤其是做过CDM项目的企业为主。
京能集团安全与科技环保部主任梅东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十分重视CCER的开发,现已申报了位于内蒙古的风电项目,还将陆续把CDM转为CCER。因为,国际市场的行情大不如前,收入只有最好时期的1/20。”
据悉,在国际CDM行情最好时,京能集团的CDM收入可达到两三亿元,但如今只有1000多万元。
事实上,包括华能、华电、龙源、京能等公司的一大批CDM即将转为CCER,原因在于这些项目已走过审核流程,再次申请变得极为简单,并且国内市场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龙源16元/吨的价格是国际市场的2倍。
卖方市场的潜力还表现在,中国拥有难以计数的减排项目,而拥有这些“金矿”的业主自己还未充分意识到,如拥有风电场项目的金风科技公司、拥有金太阳项目的中兴能源公司等。“初期,市场供给可能不会多。”王阳分析。
控排企业能成为CCER卖方?
而在买方市场中,除了自愿购买减排额的企业外,其余已被7个试点省市纳入控排方案的企业则是“刚需”,总共覆盖2200多家。除已纳入控排的企业外,每年还将陆续纳入新的控排企业,如深圳市碳排放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近日表示:“第二阶段我们将涵盖1000家企业和1000栋公共建筑,占深圳能源消耗总量50%以上的份额,基本涵盖了深圳所有工业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
这些企业每年必须削减一定数额的二氧化碳,并且这一规定将得到“强制”执行。
但“刚需”有两种选择,其一是购买配额,其二是购买CCER,两者价格的比较成为关键。
据悉,目前深圳、北京等市场的碳配额价格为50元-90元,价格最低的天津也达到了28元/吨,而国内首单CCER的协议价只有16元/吨,显然,企业会优先购买CCER以完成减排任务。
不过,环境交易设计的初衷是节能减排,并非让企业花点小钱完成任务。“CCER是配额制的补充而非替代减排。各碳交易市场规定企业购买的CCER只能占短缺量的5%-10%。,如北京是5%。”王阳说,“但5%-10%也足够企业减排需要了,因为一个企业每年的减排要求也就5%-10%。”
虽然CCER价格的前景很难预测,但王阳认为,初期可能供小于求,长期可能供大于求,随着碳交易市场在全国铺开,需求潜力会逐步释放。
控排企业能申请成为CCER卖方?
有些控排企业同时拥有减排项目,是否可以自己抵消自己的排放量或出售CCER?如京能集团既是控排企业,又拥有风电、光伏电站等减排项目。
根据北京市的规定:“边界之内的CCER项目不能用于抵消。”如京能集团控股的北京石景山热电厂是控排企业,该热电厂实施的减排项目不能申请CCER集团控股的鹿鸣山风电场不隶属于石景山热电厂,则可以申请成为CCER卖方。
什么项目是高质量的?
在可以成为CCER的节能减排项目中有质量高低之分,这与CDM的情形类似,在国际上,大水电、涉及氢氟化物的减排项目,由于其对环境存在负面影响,即属于低质量项目,目前,国际上已不允许此类项目申请CDM。
“只有那些既节能减排,又对环境没有副作用的项目才能称为高质量项目,如风电、小水电。”王阳说,“高质量项目可以避免环境、政策风险,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