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进出口增长1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2%,万元GDP能耗下降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万亿元,其中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八大优质支柱产业的产值比重占89.6%,航空航天产业将达到360亿元,增长60%;电子信息产业将达到3600亿元,增长25%;装备制造业将成为首个万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将达到30%,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3%,工业利润将首次突破2000亿元。
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48%,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在天津方兴未艾。
“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天津经济尤其是天津工业能够保持稳中有进,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称。
在本市,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全年工业企业R&D投入将突破300亿元,投入比达到1.1%,位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的70%。企业专利申请量总计达到3.4万件,占全市的70%,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3万家、小巨人企业5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5万家,小巨人企业达到2300家。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家,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位;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54家,企业级技术中心达到5200家,累计引进了50余家国家级大院大所,逐步形成了国家级、市级、企业级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产学研结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天津制造的“杀手锏”产品。大推力火箭、万万亿次高性能计算、超导传输、特高压、激光分离、高速机车、大功率激光、基因测序、干细胞等一批自主创新技术的突破,引领着天津工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型;超大型航天器、中重型直升机、曙光高性能计算机、通用神舟数据库、北斗导航、高速离心机、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一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天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坚持向绿色低碳转型。全市实施节能与绿色发展工程,认真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扎实推进“四清一绿”专项行动;严把资源能源环境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前一个多月完成了全年“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确定的淘汰炼铁(烧结)落后产能14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229万吨的任务,并确保要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本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创造有效需求,拉动本地产品配套,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通过消化、转移、整合、淘汰四个一批,逐步压缩过剩产能,到2017年,行政辖区内钢铁控制在2000万吨,水泥产能控制在500万吨;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推进冶金、石化、建材等领域的变频改造,全面实施综合利用余热余压,50%的企业实施中低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绿色照明覆盖率达到70%。
记者手记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把打造高端产业和自主创新高地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实现天津制造和天津创造的双轮驱动,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改革添活力,创新增动力,培育一批大产业、大集团、大品牌,形成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大巨人”,才能真正摆脱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成套装备能力不足、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只能为他人做代工、贴牌、组装的命运,改变干90%的活儿仅能得到10%的回报的不公!
令人可喜的是,本市在推进技术创新上已有了明确规划。“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吸引百家国家级大院大所落户天津,培育和聚集一批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未来三年本市给出的自主创新主要目标。
展望天津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信心满满!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