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产品碳足迹如何赋能企业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19 11:23:34浏览次数:791

9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围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逐步降低原材料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加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等高品质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全氧富氧燃烧、膜分离、直接空气等碳捕捉技术,扩大低碳、零碳产品供给。

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探索将原材料产品碳足迹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发布绿色低碳方向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快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等绿色产品研发与应用。加快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引导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构建绿色产品供应链体系,创造和拉动绿色消费。

这则通知让不少企业将眼光再次聚焦到产品碳足迹

本期特约分享:

产品碳足迹如何赋能企业绿色发展?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咨询业务部高级经理

龚立丽(本文作者)

工学硕士,十余年低碳环保领域从业经验,曾深度参与汽车LCA产品碳足迹研究工作。从原材料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报废回收阶段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产品碳足迹,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022年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打造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础数据库”。

做好产品碳足迹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企业通过计算产品的碳足迹,可以生成碳排放各环节地图,从而对碳排放量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明晰哪些环节可以通过工艺改善来减排,哪些环节可以通过能效提升来减排,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节能改造减排。

在进一步介绍产品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如何降低产品碳足迹等内容之前,首先介绍一下碳足迹的概念及相关的核算标准。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

起源于由哥伦比亚大学提出的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并在学界、非政府组织和新闻媒体的推动下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碳足迹可定义为,某一产品或活动在生命周期内直接及间接引起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碳足迹一般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单位进行衡量,二氧化碳当量是将其他温室气体通过温室效应系数(GWP)转化为二氧化碳的等价物。

产品碳足迹

指某个产品(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通常以吨或公斤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LCA生命周期评价 (LifeCycleAssessment)

指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该定义来自于:ISO 14040)

 

图片

碳足迹的核算标准

核算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1.国家、部门或者地区层级

国际比较通用的主要是《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及《ICLEI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企业、组织活动层级

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以及《ISO 14064标准系列》。

3.产品层级

主要标准有三个:《PAS2050 商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产品生命周期核算与报告标准》(GHG Protocol)、《ISO 14067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与指南》。

 

图片

碳足迹计算方法

目前关于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LCA法、IPCC法、投入产出法

第一种是利用生命周期评估法,是针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过程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比较详细准确。比如汽车,从原材料(包括用于汽车制造的金属、塑料、玻璃及其他所有材料)阶段、生产(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动力站房)阶段,到运输阶段、使用阶段、报废回收阶段,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都属于汽车的碳足迹。

 

图片

图1按照LCA法核算碳足迹的流程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产品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IPCC碳排放法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编写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其在计算过程中全面考虑了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种投入产出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进行计算,该方法通常适用于国家、地区的碳足迹核算。

 

图片

产品碳足迹的积极作用

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发现企业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碳排放量,分析其在能源使用和资源利用上的不足,发现并弥补自身碳排放相关领域存在的不足,采取改进措施实现减排。

助力企业掌握其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涉及企业产品的上下游,影响整个行业。通过产品碳足迹,企业可以发现其产品上下游的碳排放情况,真正了解产品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有效引导消费者建立绿色消费理念。在“双碳”背景下,低碳产品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企业公布的碳足迹认证证书等,使消费者有机会了解到碳足迹认证产品,进而引导消费者逐步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提高企业声誉,强化企业品牌。产品碳足迹还可以用来作为打造企业品牌的一种宣传渠道,向公众、投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彰显企业自身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赋能。

 

图片

产品碳足迹的发展趋势

促进企业供应链端减碳。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而形成的节能减碳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在其供应链管理中融入低碳评价指标,从能源、原材料等方面对其供应商提出要求。例如,华为采购部门将“绿色环保”作为考量供应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采购流程,该项不达标的企业不得进入供应商系统。宝马汽车要求其电池供应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奔驰汽车在未来十年内,将把乘用车中的二次原材料份额提高到平均40%。从产品碳足迹的角度来分析,假如供应商能提供一款碳排放低于同类的产品,或是一款碳中和产品,未来在整个供应链中将极具竞争优势。

为企业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碳足迹披露贷”、“碳足迹挂钩贷”均是利用金融手段鼓励企业主动采取降碳措施,并且主动披露产品碳足迹,从而获得银行低息贷款或优先融资。

2022年3月,建行南昌赣江新区分行发放首笔“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江西某材料公司以“生产1kg三甲基镓产品的碳足迹核证值”作为关键指标进行申报,并由第三方环境评价机构进行评估,成功获得了建设银行1500万元的“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信息来源:赣江新区财政金融局)

2022年6月15日,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落地东北区域首笔“碳足迹”挂钩贷款,为龙江某大型电力企业提供3亿元资金支持。该笔贷款将企业融资成本与碳排放表现挂钩,是该行顺应“双碳”战略,持续完善碳金融布局的重要体现。开展“碳足迹”挂钩贷款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的“碳管理”,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其减碳行动所节约的碳配额又可以通过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额外收益。(信息来源:黑龙江网)

 

图片

哪些企业亟需开展产品碳足迹工作?

从企业的动机来说,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自驱型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希望做好行业的引领,正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越是一流的企业越希望通过建立相关的标准制度来成为行业的标杆。上市公司由于每年需要发布企业ESG报告,在报告中需要体现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据悉,国内某知名铝厂已经在其2021年发布的ESG报告中不仅披露了组织层面的碳排放,还披露了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的产品碳排放,成为业内首家透明披露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足迹的企业。

另一类企业是被迫型的,多是有着出口需求的企业,尤其是产品出口欧盟的企业。目前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经通过欧洲议会一读,正在欧洲理事会一读阶段,如果不出意外,该机制将大概率获得通过。通过之后,对于国内出口欧盟的产品,尤其是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炼油等能源密集型企业初级产品的冲击最大,将大幅提高企业的碳成本。例如,2021年,我国钢材出口到欧盟27国和英国的总量为318.4万吨,根据测算,中国需支付8.34亿美元碳关税。有机化学品出口共计2114.7万吨,出口金额为692亿美元,碳成本粗略估计在2亿-5亿美元之间。因此,测算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加快实现碳中和,可作为企业应对未来碳关税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片

企业如何降低产品碳足迹?

由于各个行业有着不尽相同的行业特点,此处列举一些通用的建议措施和方向。如果企业想要获得针对自身发展实际的降低产品碳足迹措施建议,可进一步咨询专业机构。

1.能效提升。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或者数字化的管理软件监控其生产过程,并分析工艺流程中的高排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措施改进。对于一些港口,可采用港口岸电的方式提升能效。

2.能源转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其园区建立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用于其厂内用电,剩余电量还可以“余电上网”产生额外的收益。

3.优化产业布局。在新厂址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风、光等)丰富的地区。同时,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机制。

4.创新材料设计。可回收材料、生物基材料、低碳材料,均是未来材料的发展趋势。

5.低碳产品设计。研发二氧化碳制冷剂的空调系统,优化产品的包装设计等。

总而言之,节能降碳已是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长远趋势,各级各类企业均应高度重视自身产品的碳足迹,通过产品碳足迹的摸底核算工作,及时掌握产品碳排放信息,查找节能降碳方向,从而不断提升产品的绿色竞争力,赋能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