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息披露是提升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度,识别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在“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层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国家金融体系健康运作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助力。
2019年2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为了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未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发展资本市场、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作为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价值投资的信息基础,ESG信息披露能够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从而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为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路径。
一、助力直接融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作为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小微企业和创新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突出问题。此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危机日益加剧,资本市场实际交易成本高,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国家宏观杠杆率偏高。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9月正式修订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强化了上市公司在环保责任、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规定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遵守科学规范,尊重科学精神,恪守应有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推动机构投资人参与公司治理。这一准则的修订促进了市场信用机制的建设,既是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道德约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为金融体系的健康运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19年3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文件中对科创板提出了明确的上市和监管要求,并且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保障产品安全、维护员工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强制披露。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相关性、有效性将影响到投资者对信息的使用信心以及最终金融资源向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配置效果。高质量信息披露是注册制良好实施的关键,从而进一步在立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上,协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二、助力结构优化:持续优化金融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在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期限结构方面,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呈现短期化倾向,缺少长期资金,使得资金由短期向长期、由虚拟向实体的传导不畅;在融资结构的方面,目前国内企业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市场风险,从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难以融入资金,需要进一步处理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关系。
高质量信息披露既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的良好基础,也是企业直接获得资金支持的关键。目前,高质量信息披露已经在市场实践中得以运用,各金融机构纷纷将价值投资理念纳入其实际投资操作之中,专门投研团队,在投资研究、风险控制、投资管理等过程中考虑ESG因素的影响;进行ESG信息披露产品化,研究发行ESG领先指数基金与相关主题理财产品等。
这些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是优化金融结构的关键,如果受到市场的认可,会极大的增加投资者和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内生动力。此外,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引导社保资金与养老资金进入价值投资市场,发挥长期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引领作用,同时需要加大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宣传力度,进而优化金融期限结构。
三、助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融开放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扩大和深化开放,引进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强化金融业市场竞争,进而增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和稳健性,提升金融业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MSCI在2018年6月将A股纳入其指数之前,就秉承着国际上传统责任投资机构的经验,对A股进行了ESG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境外投资者关注中国ESG价值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各金融机构在自行开发ESG投资产品的同时,也积极引入国外优质价值投资产品,并且与CDP(全球碳信息披露中心)等第三方国际机构合作,结合亚洲大型金融机构发布绿色金融研究报告,分享和汲取价值投资与高质量信息披露的国际先进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层次,提高金融开放的程度。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