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新天津生态城示范效应显现 建成160万平方米绿色住宅
发布时间:2013/11/12 14:27:00浏览次数:1455

  搬进中新天津生态城居住一年半的时间,居民庞小遥感触最深的就是,邻居多了、人气高了;店铺多了,生活更便利了:“现在生态城更像一座城市了,居住在这里的归属感强了,舒适度也提高了。”庞小遥说。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大片的建筑工地和搅拌机的轰鸣已渐渐远去,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规模,160万平方米的绿色住宅建筑建成,60公里道路纵横交错,绿树枝繁叶茂,商业设施日益完善、基础设施日渐齐全。

  在“建城”的同时,生态城在创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路上也成绩斐然,在可再生能源使用、绿色建筑、绿色出行方式、盐碱地绿化、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作为中新两国合作的实验型项目,生态城正在逐步实现两国政府确定的“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目标,为人们深入了解生态城市提供帮助和借鉴。

  宜居之城 规模初具

  2011年年底,在开发区工作的庞小遥把家搬进了生态城,这两年,令她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态城的人气越来越高了,“最初我们搬进来的时候,整栋楼里就我们三户人家,现在每到晚上,大部分人家都亮着灯,车库里的车也越来越多。”庞小遥兴奋地说。

  除此之外,在生态城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也在逐渐提高。几天前,她家楼下的生态城第三社区中心正式开放,除了大型菜市场和社区医院外,还开设了球类、棋类甚至瑜伽课堂等一系列的社区活动室,“这些活动室的配备都特别好,而且还对居民免费。”庞小遥说,现如今不管是在小区周边还是在商业街都能够买到生活必需品。

  除了日渐完善的生活设施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市民刘春玲更想跟记者聊聊孩子上学的话题。刘女士表示,她的女儿之前在开发区上学,从家里到学校要穿过几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对此她每天都提心吊胆,但自从去年9月搬到生态城居住后,她就再没有为孩子上下学发过愁,“这里有专门为行人和自行车预留的‘绿色通道’,与机动车道用绿化带隔开,完全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从今年九月份起,生态城免费校车正式开通,我们保证在生态城内读书的孩子们每天都有校车接送,还有义工帮助照看,这些都为家长们去了不少麻烦。”生态城社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资源是我们生态城目前重点推动资源之一,到今年9月份,滨海小外、艾毅多元智能幼儿园已经拥有近800名学生,区内第一所国际学校——天津生态城杰美司国际学校正式开学,迎接1至5年级的新生入学。

  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五年来,生态城起步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生态城共建成近7000套绿色商业住宅,其中售出约5000套。位于起步区占地80000平方米的天和•新乐汇商业街于2012年7月开始运营,第三社区服务中心也与近日正式投用,为居民提供社会活动中心、社区医院、大型菜市场等设施,这些将满足生态城日益增长的居民和员工的需求,使生态城成为一个吸引人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环境。

  绿色之城 成绩显著

  生态城市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环境管理。做为中新两国合作的“实验性”项目,可再生能源使用、绿色建筑、绿色出行方式、盐碱地绿化、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等方面都是生态城在建城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经过数年的规划和探索,生态城在“绿色建城”方面成绩显著,在区内很多不起眼的小建筑里都隐藏着绿色科技的大名堂。

  在生态城环卫站的西北角,有两间占地50余平方米的白色小房子——这里是生态城餐余垃圾处理中心的主要车间。现场负责人胡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生态城餐厨垃圾处理站每天需处理回收的餐厨垃圾约700多公斤,这些垃圾在回收倒入处理箱后,可在8个小时内经微生物酶干燥、脱水、除臭、排毒等技术处理,有效降解餐厨垃圾中的盐分、脂肪,将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转化为菌体蛋白,变成有机肥料,可用于园林绿化和农作物追肥;分离出来的中水可浇灌绿地、树木。整个处理过程没有污水和臭气排放,也没噪音扰民。

  “按照生态城指标体系中‘日人均垃圾产生量0.8千克、垃圾回收利用率6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三项固废指标要求。”生态城环境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生态城管委会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实施垃圾袋一户一码,实现居民源头分类、物业公司二次分类、专业公司终端分类的三级分类体系,并以厨余垃圾收集处理为突破口,优化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在餐余垃圾处理中心东侧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五层的白色小楼,这里是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这是目前世界上绿色科技运用的集合体,也是目前国内最高标准的绿色建筑之一。

  “这个中心通过通过多项设计,如太阳能光伏板、地源热泵、风力发电机等生态科技,可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相比于类似传统建筑,可节省30%的能源,相当于每年节省171吨煤和减少427吨二氧化碳排放。”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邓慧怡介绍,整个低碳体验中心打破固有模式中玻璃的位置,在南向外墙,最大化采用了玻璃及窗户,建筑北向墙体则最小化开放空间。“这样,就可以通过南向窗户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且在季节变化时,让南风进入建筑内,并减少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吹入。在春夏秋季,从南侧窗户到屋顶天窗,同样可以达到对流效果,最大限度达到自然通风。

  “根据总体规划和指标体系要求,生态城区域内绿色建筑比例将达到100%。”生态城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城累计项目开工面积已接近600万平方米,200多万平方米已竣工,100%为绿色建筑;其中住宅类项目节能率超过70%,公建类项目节能率超过55%。截至目前,生态城共有22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其中18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志认证,成为国内绿色建筑建设最为集中区域。

  除了餐余垃圾回收系统和绿色建筑外,生态城还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进区域环境建设。据介绍,截至目前,生态城已经完成30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土地平整,积极实施盐碱地治理和土壤改良,大量栽种本地适生植物,绿化面积达310 万平方米,占全区绿化总量的三分之一;彻底治理了积存40年工业污染的污水库,污染底泥处理技术获得国家专利,3平方公里污水库已变成“清净湖”。曾经的盐碱荒滩已初步变成适宜人居的生态新城,在2012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生态城与巴西库里蒂巴、法国南特等城市一道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

  样板之城 蜚声国际

  一次党代会以来,生态城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生态城”和“怎样建设生态城”两个问题。下一步,生态城更需要的是沿着自己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克服发展的短板,真正实现兼顾先进性与高端化,能复制与可推广。

  据介绍,多年来,生态城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多次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EF)等国际组织合作交流。协办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多次应邀参加达沃斯、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大会、新加坡水资源周等国内外论坛,扩大了国际影响。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