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IPCC新报告称:主导全球变暖95%系人为原因
发布时间:2013/09/10 18:34:00浏览次数:1465

  无论是身体力行的感受、还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科学研究报告,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原本于今年9月底在斯德哥尔摩发布的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草稿被提前泄露出来。这份报告显示出气象科学家们比以前更加确认,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元凶。

  IPCC的首席领导Rajendra Pachauri上周一在印度新德里表示,如果国家不采取快速的减排措施世界将面临严峻的灾难。

  事实上,各地极端天气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Rajendra所说的话。

  当然,呼吁IPCC进行改革的声音也正在国际社会上掀起。

  无论怎样,一面是气候变化的现实更加确定,一面却是全球气候谈判进程的放缓。

  在气候变化中减排、资金、技术转让以及责任等现实问题变成了各大集团的谈判筹码。各国在这些议题之间博弈着,为未来争取到最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之下的两次波恩会议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在6月的波恩会议上,整个公约之下的附属机构谈判因俄罗斯的反对意见,连谈判议程都未能通过。

  对于年底的华沙会议COP19,“或许对于各国还没有到最紧迫需要出一个结果的时候。”创绿中心气候变化政策专员李丽娜对本报记者分析。

  人为因素更加确定

  据8月份泄露出来的IPCC报告显示,人类活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至少有95%的可能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一数值高于之前发布的几份报告。

  据了解,2007年、2001年以及1999年的数据分别为90%、66%以及50%。

  另外,报告的主要情景描述得出结果显示,21世纪全球气温上升范围在1摄氏度(1.8华氏度)到将近5摄氏度(9华氏度)之间,比2007年报告中预测的升温区间更大。

  事实上,IPCC第五次报告第一工作组的结果将于9月23日至26日在斯德哥尔摩由各国政府及科学家进行最后的修订。

  目前,专家们称,这份报告最大的成果并非一些革命性的新发现,而是他们对全球变暖理论更有信心了。

  据悉,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由三个工作组报告和一个综合报告组成,其完成时间表分别为: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科学基础(将于2013年9月完成),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将于2014年3月完成),第三工作组报告——减缓气候变化(将于2014年4月完成)和综合报告(将于2014年10月完成)。

  该报告由来自全世界831名作者参加撰写,其中中国作者44名。

  不过,目前呼吁IPCC改革的声音也不断“升温”。

  IPCC的发言人Jonathan Lynn此前就表示,机构将会在今年10月份会进行改革的讨论,其中包括IPCC报告未来的关注点以及报告发布的时间是否需要更为频繁。

  之所以许多科学家认为IPCC需要进行改革,其原因是气候变化已经在科学界达成了一致性。而现在则应该去关注一些更为细节的气候挑战的议题。

  非公约下的气候变化合作加快

  当然,即便气候变化的事实已经更加确定、各国国家内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当把这一问题挪到UNFCCC之下以后,各国就开始左推右推,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会让步。

  在华沙召开的COP19上,资金又将是一大争论点,李丽娜说,“资金议题动不了,那么其他议题都很难破冰。”

  目前国际气候谈判处于的阶段就是各国在2015年之前达成2020年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国际关于气候变化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条约。

  “当然,今年波兰估计不会有太大的成果”,李丽娜说。

  多边机制的谈判进程非常缓慢,但是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在不断的增加。

  今年5月份,根据目前大气浓度的测量,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399.72PPM。

  根据研究显示,这一程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曾在320万年-500万年前出现过,与之对应气温也上升了2-3摄氏度。

  当然,乐观的一点是全球的各大排放国都已经开始了在本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并且通过双边的或是一个区域的合作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近期包括9月3日举行的第4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上所宣布的“马朱罗宣言”,以及9月5-6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就逐渐淘汰氢氟碳化物达成了一个协议,这都是一些积极的方面。

  欧盟、美国以及中国的代表都参加了第4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马绍尔群岛政府选择“太平洋国家集结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本次论坛的主题,并在会议期间发表“马朱罗宣言”,呼吁推动新一轮的气候领导行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在宣言上签字。

  据了解,此份宣言将在本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递交给联合国主席潘基文。

  除此之外,在9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落下帷幕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在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HFCs)排放上迈出了新步伐。

  据了解,整个G20国家同意共同努力,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逐步减少并停止氢氟碳化合物的排放,拯救臭氧层。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中美双方元首就已经宣布了两国将在此领域展开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使用包括《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专业知识与机构在内的多边合作形式,逐步减少氢氟碳化合物(HFCs)的消费和生产。

  截止于2050年,全球氢氟碳化物逐步可减少相当于900亿吨的CO2,相当于大约两年的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氢氟碳化物对气候的影响可能远比人们所预想的要大。

  从现在到2050年使用氢氟碳化合物将会产生3.5亿至8.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近乎相当于运输业每年6亿-7亿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尽管这些都不属于UNFCCC之下的谈判,但是这一些行动依然显示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些国家正在行动。

  也有人指出,此次G20达成的协议显示出了只要当国家领导人层面准备好时,气候政策就将会有效率。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