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外媒: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马当先”
发布时间:2015/09/30 15:23:00浏览次数:1066

  外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言时呼吁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承担义务。他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据瑞士《每日新闻报》网站9月28日报道,习近平说,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中国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9日报道,美中两国25日宣布了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包括中国承诺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及提供31亿美元帮助经济条件更差的国家为其转型项目融资。

  奥巴马政府官员称,这开创了美中两国气候外交的新纪元,已经宣布的举措向世界展示了两国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所做的承诺。

  绿色和平组织高级气候分析师李硕称,中国最新做出的重要出资承诺对国际气候政治来说是一个变革,中国大大增加了此前的出资承诺规模。

  据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9月28日报道,美国和中国联合宣布了它们对巴黎气候大会的展望以及它们将在国内采取的措施。但成为各大媒体头条新闻的是,中国宣布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报道称,这次如此高调宣布意味着可以预期它真的会得以实施。公告还阐明该计划将涵盖发电及包括钢铁、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在内的重点工业行业。

  报道称,中国采取以市场为基础减少碳排放的做法意义十分重大。如果成功的话,未来几十年,碳排放交易在促进中国实现较清洁能源和工业体系的目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其长期的减排目标。

  不过,很显然,需要对能源部门进行改革,特别是使电力部门更多走向市场配置,以便使碳价格体系合理运行。有关部门已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中国,已经进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已经证明,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机制可以在中国实行。这或许给了中央政府推行全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信心。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28日以《北京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一马当先》为题报道称,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政以来,由于这个亚洲国家似乎决心利用自己新获得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国际社会有时焦虑不安。

  报道称,但在遏制气候变化这个对全世界至关重要的领域,中国却采取了更加合作的立场。

  报道称,一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屡出新招。第一个举措于2014年出台,当时中国制订了2030年左右使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访美期间走得更远,表示中国政府承诺将拿出31亿美元支持低收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他还表示,中国承诺在2017年前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报道称,诚然,在实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这些步子并不太大。北京尚未接受在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

  尽管如此,这些举措依然非常值得欢迎。中国展示领导才能之际,正值气候变化议程缺少愿意冒政治风险的领导者。在巴黎气候大会年底召开前,北京的倡议为相关磋商注入了动力。北京的参与或能有助于避免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遭遇的惨败重演。

  当然,中国愿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行动并非完全出于利他主义。中国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放任中国的环境退化严重危及国人福祉。这最终可能对执政精英构成威胁。

  报道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陷入僵局以来的全球气候政治一片愁云,中国愿意发挥作用是少有的亮点。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也许仍是一个遥远的前景,但至少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已经开始尽本分了。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